找回密码  

商业航天将迎来投资热,拟成立中国首支专项产业基金

2017-11-22| 发布者: 商讯网| 查看: 4371

也想来一场人造流星雨,如果不太贵的话。 乘飞机时,通过卫星通信实现实时上网? 想给女朋友一场浪漫的表白,可以委托公司用卫星打造出人造流星雨? 这些看似遥远的场 ...

    也想来一场人造流星雨,如果不太贵的话。

    乘飞机时,通过卫星通信实现实时上网?

    想给女朋友一场浪漫的表白,可以委托公司用卫星打造出人造流星雨?

    这些看似遥远的场景,“在技术层面已经可以实现了,目前要解决的只是成本问题。”11月5日,在由鲸准、人民创投、智投汇、母基金研究中心、领投会中国投资人中心等机构联合主办的中国私募基金峰会现场,创想天使管理合伙人牛旼接受36氪专访时说。

    过去的两年里,牛旼曾投出蓝箭空间科技(火箭制造及发射)、微纳星空(卫星制造)等商业航天领域的明星公司。牛旼认为,中国经过30多年的航天工业技术积累,随着国际航天市场的发展,中国也在实施军民融合战略,并对商业航天领域有一系列的政策支持,这一领域将在2018年迎来一波投资热潮,中国未来也有望出现能与SpaceX(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OneWeb(一网公司)比肩的商业航天公司。鉴于此,他们正在筹划新一期预计总额为5亿人民币的商业航天产业基金,开展全产业链投资布局。

    以下为牛旼自述,摘编自36氪访谈内容。

    美国有SpaceX,中国也一定会有对标的公司

    首先解释一下“商业航天”的语义,是指:以民营企业为主体从事航天产业相关商业活动的行为。商业航天包括卫星研制与运营,地面设备制造与服务,新兴航天活动等诸多领域。具有产业链条长,服务领域广,带动作用强等特点。

    商业化是航天事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已成为商业航天技术持续发展的基础。事实上早在2012年,中国就开始鼓励军融合,火箭和卫星领域逐步向民营资本开放。目前在商业航天领域,主要参与者除了航天央企、科研院所、高校,也有一大批民营企业。

    商业航天在民用上有什么应用呢?打个比方,以后在乘坐飞机时可以上网,就是通过卫星通信实现的;日本有家公司可以把卫星打在人造轨道上,做出人造流星雨的效果;美国一家科技公司甚至可以用卫星遥感相机结合图像识别技术,通过统计苹果公司门口的车辆变化情况,来预测苹果公司的供应商数量增减,从而预测其股价变化。

    对中国市场来说,美国的SpaceX(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无疑是标杆,它开发了部分可重复使用的猎鹰1号和猎鹰9号运载火箭、龙飞船系列的航天器等。正是因为看到美国有SpaceX这样的公司,我们坚信中国也会有对标的行业巨头出现,这也是我们把投资聚焦在这一领域的原因。

    多数投资机构通常把商业航天放在智能硬件的赛道里看,相较于它们,我们有几方面的优势:

    我们的管理团队都是由航天技术专家和金融专业背景的人员组成。比如管理合伙人祝君曾就职于西安卫星测控中心,有着十多年航天行业工作经验;

    2015年,我们在天使阶段投资了蓝箭空间科技,这是一家以“独立自主研发小型运载火箭及微纳卫星,并服务于国际航天市场”为愿景的中国首个民营航天公司,也是国内第一家与国际卫星客户签订了发射服务订单的民营企业,并在2016年完成了A轮融资。后来我们相继投资了做卫星总体的微纳星空、做卫星测控的宇航智科等。我们算是最早地踏入了这一行业的机构,我们也是唯一一家在商业航天全产业链布局的,在军民融合和航天产业基金领域具有较高口碑和知名度;

    相较于一些多赛道的机构,我们会更专注更聚焦,因为全产业链布局带来的是市场协同效应和全视角的专业性。

    为了更好地汇集业内资源,加深横向和纵向上对商业航天要素的理解,我们今年成立“未来宇航研究院”,汇集来自政府、航天央企、民营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的航天及航天相关应用领域的技术专家和产业专家,关注商业航天、军民融合及先进制造行业,打造行业媒体和专家智库, 为产业基金今后的发展提供专业化技术基础和专业。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大多数航天公司的早期创立都是由体制人员出来创业,真正优秀的项目和团队大都不会在市面上公开路演,而一些知名基金虽然拥有人民币基金,但因其基因有海外的背景,一些公司在选择投资方上对他们也会有所保留。

    经过行业低谷,资本热度暴涨

    2015年是中国商业航天的元年:以长光卫星、蓝箭空间等为代表的商业航天公司成立;明显能发现,越来越多的体制内的航天科研人员开创了或正在进入民营航天公司。我们在2016年发起了一支总额5000万元的商业航天早期基金,平均每个项目的投资额度在500万到800万之间。

    但也正是在2016年,商业航天经历了一段时间的低谷:因为技术不成熟,有些公司的卫星发射失败了,而这个领域的公司普遍估值较高,资本的态度一时谨慎了起来。考虑到当时确有一些不明朗的因素,我们这支基金也投了一些其他领域的项目来对冲政策风险。

    但在2016年12月底,国务院发表《2016中国的航天》白皮书,明确表示支持商业航天产业发展,完善了准入和退出机制,鼓励民间资本和社会力量参与航天科研生产、空间基础设施建设、空间信息产品服务、卫星运营等航天活动。而从技术层面来说,运输成本在下降,商业航天的想象空间正在急速增大,能明显感觉到资本的热情瞬间又高涨了起来。

    不难发现,市面上越来越多的资本,特别是很多一线基金基本都有人在关注商业航天领域了。我的预判是,2018年极可能是会迎来一个更大的投资热潮。

    我们新近发起“未来宇航商业航天产业基金”,是世界第二支、国内第一支商业航天产业基金。预计募资额为5亿人民币,聚焦在成长期的创业企业。从细分领域来说包括:火箭制造发射、卫星设计制造、卫星测控运营、卫星通信及遥感应用等。

    今年9月至今,我们已经完成一半的资金募集;预计在今年年底前募集完成。我们深信,商业航天充满无限可能和无限商机。我们希望深度聚焦产业,以资本为纽带,与各位有志之士一起,推动商业航天和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0人已打赏

©2001-2022 今日热点 www.todayhot.cn互联网举报中心网站地图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