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WIM大会现场 | 直击世界科技创新领袖,请回答2020

2020-12-11| 发布者: xiaobian| 查看: 8556

12月9日,亿欧EqualOcean主办的World Innovators Meet(WIM)2020世界创新者年会顺利开幕。今年的WIM以“科创连动世界”为主题,连接来自亚洲、非洲、欧洲、美洲的全球 ...

巨头终会衰落,惟有创新长留。

全文3197字,阅读约需7分钟

 | 亿欧

2020是不平凡的一年,也是世界创新者年会举办的第六个年头。

12月9日,亿欧EqualOcean主办的World Innovators Meet(WIM)2020世界创新者年会顺利开幕。

今年的WIM以“科创连动世界”为主题,连接来自亚洲、非洲、欧洲、美洲的全球创新者,分享科技创新成果和认知,共同推进“让科技更平等”的理念。

9日上午的科技创新领袖篇章中,亿欧EqualOcean邀请到多位业界领军人物,围绕疫情后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趋势、潜在风险和个中机遇进行了讨论,面向全球创新者给出预判和建议。

我们期望广大的中小企业创新者,无论现在有多么艰难,依然保持开拓创新的雄心和勇气。越是在凛冽的寒冬,创新创业越是能成为破局的春天。

可能是最坏的时代

疫情的爆发给全球经济带来巨大冲击,创新者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艰难环境。

亿欧EqualOcean CEO黄渊普认为,过去十年崛起的一些成功案例给过创新者一些希望,但如今这些科技互联网巨头营收巨大、几乎没有边界,即便在一些领域创新能力不足而面临挑战时,也可以凭借强大的财力对中小创新企业进行兼并整合。

“不可否认的是,创新者要想突破巨头的重围,变得越来越难。一些科技互联网巨头不仅打压创业创新公司,也威胁到了更广泛的公众利益。”黄渊普直言。

为释放中小企业创新活力,风格迥异的中美两国政府,也开始在治理科技互联网垄断上有一些共识。

过去两年,美国科技互联网巨头被频繁要求参加国会听证会,刚刚过去的美国大选有候选人曾公开喊出打倒科技互联网巨头的口号;而中国这边,在2020年11月开始就《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疫情的发生,更是让人们重新审视政府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作用。

201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之一、美国经济学家保罗·罗默(Paul Romer)赞扬了中国在抗疫方面的有效举措与展现出的大国担当。

“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做出了政府的榜样,他们愿意从实际出发解决问题,所以能在抗疫中表现突出。我的预感是,西方政府将会向中国政府学习如何向社会提供物资,以及如何使经济持续增长。”

过去数十年来,经济学界对“有形之手”的权力边界争论不休,但危机的发生,让越来越多人意识到政府干预的必要性。保罗·罗默表示,我们需要充满活力的市场,也需要有领导力的政府,保障更多人的利益和整个社会的公平公正。

“活跃的市场和强大的政府能够使国家取得进步。”保罗·罗默认为,未来十年中国仍将是最有增长潜力的国家之一。

黄渊普则表示,谁能给中小企业更好的创新环境和成长空间,谁就能成为经济的领先者;谁能给中下层老百姓发展的机会,谁就会是真正的胜者。

但也有最好的机会

疫情是引发危机的“黑天鹅”,也是转型升级的“催化剂”。各行各业在面临压力和挑战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新的机遇。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前商务部副部长魏建国认为,疫情过后会出现现代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的“东移”。因为中国有全球最完整的制造业产业链条,500多种主要工业品中有220多种产品产量居全球第一,疫情后将迎来前所未有的转型升级大潮。

随之而来的就是技术、人才和资本的东移,紧接着,一大批商务、学术、时尚、文体活动和会展都会聚集在此,更多科技企业的总部也会搬到中国来。

松禾资本董事长、深圳政协常委厉伟认为,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跨越生产要素导向阶段和投资导向阶段,正在进入创新导向阶段。科技创新将成为最核心的发展动力,也是各路资本最关注的投资方向,机会将出现在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领域。

一是国产替代,中国非常希望拥抱全球化,也迫切需要国产替代打破这个过程中遇到的封锁;二是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基建,不仅能够增加就业机会、拉动GDP增长,更能够为新经济新产业提供相应的发展环境;三是以医疗养老为代表的消费刚需领域,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财富的积累,居民在这方面的支出比重会大幅度提升。

500 Startups CEO&创始合伙人蔡李成美认为,每轮危机之后,都会涌现新的创新,疫情是健康方面的危机,也释放了一个比较明显的信号——这个领域的创新机会已现。除此之外,教育、办公、物流等多个领域,都会在疫情冲击之后以新的形式复苏。

“科技生态系统越来越全球化和多样化。投资者不再只把目光放在硅谷,如今他们越来越愿意投资更多的市场。”蔡李成美说。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认为,过去二三十年,中国科研投入增长迅速、专利数全球第一、出口产品附加值大幅提高,在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短则20年、长则30年,我们的深圳极有可能超越硅谷,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创新中心。”姚洋说。

12下一页

0人已打赏

©2001-2022 今日热点 www.todayhot.cn互联网举报中心网站地图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