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描绘女性最美角度 高贵冷艳梦幻人像
21090次查看 15评论
日前,“中汽协”发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4月,我国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36.2万辆和36.7万辆,呈现环比下降、同比微增的态势。2025年1-4月,商用车累计销量达141.8万辆, ...
日前,“中汽协”发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4月,我国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36.2万辆和36.7万辆,呈现环比下降、同比微增的态势。2025年1-4月,商用车累计销量达141.8万辆,同比增长2%。 行业普遍认为,今年商用车市场较去年有几重“优势”,比如:老旧营运车辆焕新;节能减排和公共领域电动化推动新能源市场增长;广东、广西等地区对氢能产业的支持……促进市场需求小幅提升,按照此趋势,中汽协在年初预计的全年商用车销量将突破400万辆,应该“稳了”。 从当前商用车头部企业的销量分析,虽然进入二季度,产销较去年同期实现稳步增长:内需潜力加快释放、新能源市场活跃、海外出口环境趋稳定,但属于一汽解放的“拉锯战”才刚刚开始。在中重卡终端销量、新能源市场份额、海外出口方面,有三场“硬仗”摆在一汽解放面前! 第一场“战役”:中重卡终端销量保卫战 4月,我国商用车市场无论是批发销量、还是终端销量,均呈现两位数的环比下降,批发销量下降17.9%,终端销量下降11.1%。当月,中重卡市场仅重汽一家批发销量超2万辆,达2.68万辆,一汽、东风、陕汽、福田的批发销量分别为1.84万辆、1.63万辆、1.36万辆和1.26万辆,市场份额呈现“阶梯状”。 同期,对于极度“内卷”的国内终端市场而言,二季度“拉锯战”更为明显。北斗运营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一汽集团累计终端销量超4万辆,市占率为24%,一汽解放凭借在NG细分市场的领先优势保持终端领航,市场份额虽稳,但强敌环伺,形势依然严峻;重汽集团和东风集团中重卡累计销量均超3万辆大关,分别排名行业第二、第三位,双方累计份额同为18%,这或许意味着从4月开始,国内终端市场的“拉锯战”就已拉开序幕,尤其是传统能源中重卡份额,成为“兵家必争之地”。这场较量是否会贯穿2025上半年?对于双方技术创新、市场策略以及服务体系上的突破,提出不小考验。接下来,各家会推出哪些强有力的举措?我们拭目以待。 第二场“战役”:新能源中重卡突围战 4月,新能源市场是商用车领域最“火爆”的细分市场,随着“以旧换新”政策的逐步深化落地,市场呈现“群雄割据”的状态。据统计,今年1-4月,新能源中重卡累计需求达4.76万辆(保险口径)。当中,三一集团累计销量超7600辆,以16%的份额行业领先;排名第二的是徐工集团,累计销量超7500辆,份额为15.8%。在销量靠前的车企中,一汽集团与重汽集团的新能源中重卡市场份额同为12.9%,1-4月累计销量分别为6156辆和6123辆,分别位列行业第三、第四名。 新能源领域的布局和发展,密切关乎车企2025年的市场销量和影响力,4月末“商用车电动化高质量发展产业论坛”在沪召开,更是将商用车电动化“破局”推向风口浪尖。如何在乱战中“突围”?以战略合作为纽带,以技术创新点亮新能源赛道,成为众多商用车制造企业和平台服务领域的共识。 今年以来,一汽解放在新能源领域几乎每月都有“大动作”,新能源牵引车更是在3月、4月连续两个月问鼎行业销量第一。4月,一汽解放与高老桩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战略合作的万辆新能源“子母车”首批车辆顺利交付,标志双方从产品交付迈向生态共建新阶段。正是遵循战略合作+技术创新,推动了一汽解放新能源销量不断提升。 第三场“战役”:海外市场攻坚战 4月,我国中重卡出口约2.47万辆,环比下降12.7%;1-4月中重卡累计出口总量达9.66万辆。在激烈的海外市场竞争中,重汽集团中重卡出口超4万辆,份额41.4%遥遥领先;陕汽集团海外中重卡销量排名行业第二,当前累计出口超1.73万辆,份额18%;一汽集团中重卡出口1.19万辆,份额12.4%,晋级行业前三;不过,排名第四的北汽福田与第三名仅一步之遥,1-4月累计出口达1.18万辆,海外市场份额12.2%;东风集团累计出口量为1.01万辆,份额10.5%,以上五家车企,占据了海外中重卡市场近95%的份额。 1-4月,解放、福田、东风的海外销量均达到“万辆”级以上,海外中重卡“季军”之争在二季度将进入“白热化”,每家企业都在为争夺更高的市场份额而全力以赴。一汽解放以“本土化制造+场景化产品”策略,持续推动体系优化和市场拓展,4月2日,解放与韩国合作伙伴签署合作备忘录,围绕产品、技术、制造和渠道优势,提升其在国际市场和商用车产业链中的地位。北汽福田也加速从传统的“贸易型出口”向“属地全价值链深度运营”转型,推动海外市场高速增长。与此同时,东风商用车以“技术攻坚+生态共建”构建核心竞争力,打造的GX系列重卡在东南亚市场斩获大单。 今天,“走出去”不仅是顺应全球化的必然选择,更是中国汽车产业迈向世界一流的重要一步。各企业积极推动商用车全球化布局,究竟谁能在通往全球顶尖的道路上笑到最后?答案或许并不重要,向世界展现“中国智造”的硬核实力,让世界看到中国商用车的无限潜力与独特魅力,才是这场竞赛的真正意义所在。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为本站转载,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内容仅供交流和参考。) |